2017-10-12 4652
近日,小程序開放新能力,開發(fā)者可以授權第三方創(chuàng)建微信開放平臺賬號,同時管理公眾號和小程序的用戶,實現用戶身份的打通。
其實,小程序上線以來,一直不斷開放新能力,其中與公眾號的關聯(lián)就占了很大一部分,比如小程序與公眾號之間的相互跳轉,公眾號群發(fā)文章支持插入小程序卡片等等。此前,小程序官方曾對外表示,“小程序和公眾號并不是對立面,重要的是可以轉化”,這次開放的新能力,也側面印證了這一說法,總之小程序與公眾號的關聯(lián)越來越緊密了,同時也不得不引人猜想,小程序與公眾號徹底打通,或許只是時間問題。
一、實現用戶統(tǒng)一管理
以前,商戶雖然可以同時擁有公眾號和小程序,但是兩邊的用戶各自獨立,商戶不能有效識別用戶的身份。在方維看來,商家不能區(qū)分小程序的用戶是不是公眾號的粉絲,也不能辨別公眾號的粉絲是不是小程序的用戶,更不知道哪些用戶既是公眾號粉絲也是小程序的用戶,給商戶的用戶管理帶來了諸多不便。
而要實現用戶的身份打通和管理,需要在微信開放平臺完成注冊后再分別綁定,但是各種文檔、API接口,對一些不懂開發(fā)的商戶來說,很難實現小程序與公眾號用戶身份的識別?,F在,商戶可以將公眾號和小程序授權給如方維這樣的第三方,通過第三方幫助商戶完成創(chuàng)建和綁定流程,從而識別來自不同公眾號或小程序的同一用戶。
方維認為,小程序與公眾號打通,遠不止如此。試想一下:在商家公眾號中已是會員,商家的小程序自動識別你的會員身份;在公眾號推送文章里領取的優(yōu)惠券,使用小程序在線付款時可以直接抵扣;同時在小程序中的買單記錄也可以在公眾號中查找到……公眾號和小程序之間數據和用戶的互聯(lián)互通,在方便用戶的同時,更能方便商家統(tǒng)一管理用戶和數據,實現更加智能的營銷。
二、小程序+公眾號 產生疊加效應
截至2017年3月,微信公眾號數量超過1200萬個,公眾號已經建立起強大的內容生態(tài)體系,成為用戶獲取信息的主流方式,依托公眾號的觸達能力,企業(yè)可以與用戶和消費者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。而小程序的出現也一度讓許多新媒體運營者感到困惑——既生瑜何生亮?有了公眾號,為什么還要做小程序?
方維表示,從產品功能性來看,小程序的工具屬性更強,是一個獨立的系統(tǒng),它可以和公眾號關聯(lián),也可以不用和公眾號關聯(lián),用完即走的概念讓小程序不需要粉絲沉淀,有更好的用戶使用體驗。小程序上線半年來,微信不遺余力力推小程序,這一點從微信搜索結果上就能夠看出來:小程序是被放在第一位的,其次才是公眾號、朋友圈和文章。
同時,一大批的品牌商戶也在積極布局小程序的風口,肯德基就是一個典型,從1月9日首批跟隨微信小程序一起上線肯德基小程序,近期更是推出了小程序點餐的補貼優(yōu)惠活動,在肯德基公眾號菜單中植入了小程序點餐鏈接,引導公眾號粉絲使用小程序點餐。
其實,肯德基手機點餐(微信公眾號點餐、手機APP)已經非常成熟完善了,為什么還要不遺余力地推廣小程序呢?這正是“公眾號+小程序”兩者疊加所帶來的巨大商業(yè)價值。對于商戶來說,更期待的是:公眾號生產內容,觸達粉絲和用戶,小程序做商業(yè)服務和交易變現,將兩者結合起來,就能將營銷在微信的生態(tài)體系內完成。
在實際的運營中,商家如果又想要小程序的體驗,又想要讓客戶成為你的粉絲,那么就可以使用公眾號作為粉絲的沉淀,而商城、下單、介紹等通過小程序來實現。在公眾號里做一個自定義菜單,點擊就可以打開小程序,這樣就把小程序和公眾號結合起來使用了。
三、還需第三方服務商
在微信生態(tài)中,微信提供的更多的是基礎能力。林縉介紹,這次的“用戶統(tǒng)一管理”也是小程序與公眾號在底層數據上的互通,更多基于復雜場景的應用,比如會員的互通、訂單和支付體系等的互通還要由第三方服務商來實現,微信不可能一一去做。
比如方維,作為微信開發(fā)服務商,也是首批參與此接口內測的服務商之一,基于微信的基礎能力和開放接口,為行業(yè)匹配更加適用的解決方案。未來,即使是不懂開發(fā)的中小商戶,也能實現自有公眾號和小程序的無縫銜接。
相較于需要層層跳轉的內嵌H5,小程序無需加載的原生體驗對用戶來說更加友好。從服務客戶的角度來說,小程序非常必要。目前,方維針對線下實體門店的小程序解決方案——方維門店+社交小程序已經上線。
可以預見的是,伴隨企業(yè)商戶對小程序理解日益加深,像方維這樣的第三方服務商將在微信生態(tài)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